第92章(4/5)
黄连(八两) 熟艾(一两) 黄柏(四两) 黄芩(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黄腊二两安一升蜜中煮,令消,及暖和药,白饮服六七十丸如小豆,日二夜一,即验。
又久下痢脓血方。
赤石脂(一升) 乌梅(二十个) 干姜(四片) 粳米(一升)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令熟药成,服七合,日三。(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删繁疗下焦热,或痢下脓血。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八两) 乌梅(二十枚去核) 栀子(十四枚) 白术 蜀椒(汗) 麻(各三两) 干姜(二两) 粟米(一升)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取七升下诸药,煮取五合服之。(出第四卷中)备急葛氏云∶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 灶突中尘(各半两)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云以枣膏和分作三丸日服一丸姚氏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疗肠 溏便脓血,干姜散方。
干姜 黄连 桂心(各一分)上三味捣筛,服方寸匕,着麋中食,日三,多脓加姜,多血加桂。有验。
又疗中寒下痢脓血,附子散方。
蜀附子(一枚炮) 曲 干姜(各三分)上三味下筛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并疗妇人漏下。忌如前。(并出第三卷中)
十五
赤白痢方六首
病源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而入,客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也,世谓文仲鹿茸散,治青黄白黑鱼脑痢,日五十行方。
鹿茸(二分炙) 石榴皮(二两) 干姜(二分) 枣核中仁(七枚) 赤地利(一两烧作灰服后云赤 如三指)上五味捣筛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数者,可五六服。(肘后同)短剧卒久赤白下方。
烧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随意服,已试良。(肘后同)深师疗赤白下者,黄连汤方。
黄连 黄柏 干姜 石榴皮 阿胶(炙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三服,日再。(出第二十六卷中)延年驻车丸,主赤白冷热痢腹痛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三两) 阿胶(炙三两)上四味捣筛,三年酢八合消胶令熔和,并手丸如大豆,以饮服三十丸,日再。(肘后同出第七卷中)救急疗赤白痢无问新旧,入口即断方。
香豉心(豉心谓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上一味,以取豉爆令干香,捣为末,壮年者一大升豉心为四服,小儿量与之。(出第九卷中)必效主赤白痢方。
黄连(二两) 阿胶(四片)上二味,以好酒二大升合黄连煎十五沸,漉出滓,然后纳胶令烊,温分三服。(出第二卷中)
十五
久赤白痢方四首
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之不心懊(出崔氏马蔺子散,疗赤白痢,腹内 痛,并久水谷痢,色白如泔淀,悉主之,极重者不过三四日,必瘥方。
马兰子(一升熬) 地榆根皮(八分) 浓朴(炙八分) 熟艾(八分) 赤石脂(一升) 龙骨(十分) 茯苓(十分) 当归(十分)上八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饮服。(出第三卷中)文仲疗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上一味取沥服五**,即瘥。(肘后同)又卒腹痛下赤白,数日不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