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3/3)
杨铁心比上次见面时更憔悴了,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思虑再三,去投“义军”,以为选了条光明正大的路。里面未尝没有赌气的意思,不是讲我江湖糙莽,不知大略吗?我便投了义军,这可是光明正大了吧?杨铁心以其枪法出众,也颇受了些重视,很快领了小部兵马。
岂料这“义军”却与他想象的不样,打,打不过金狗,也不是很得民心——反金的正义比不上金贼的悬赏,杨安儿授首。他与杨妙真路,与李全部合并,却又发现,“义军”盘剥起百姓来,比金贼也不遑多让。这让杨铁心气愤又惶恐,义军不该是这样的!
然而他的规劝没有人听,反而因此受到了排挤。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接受了招安,他也算有了出身,往事算是笔勾销,正以前途光明之时,朝廷又对“义军”不满了起来!他与义兄相处时,颇听了些当初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为朝廷北击辽军、南剿方腊,却鸟尽弓藏,被jian臣所害之事。
怎么这回兔子还没抓着,就先要炖了猎狗来吃了吗?
他想不明白,只能说这些人都坏。金人是坏的,义军里的败类是坏的,便是朝廷,也是坏的。放眼望去,竟没个好人了。那他要怎么办呢?再与坏人同流合污吗?
不不不,当然是不行的!
最后次规劝的时候,李全已经颇为不耐了,杨妙真倒是轻声细语不带丝火气,却与以往的每次样,有听没有到。连杨铁心这等并不精于人情世故的人都看得出来,杨妙真没有打算听他的。杨铁心又气又急,又是担心又是失望,最终化为绝望。
在李全、杨妙真部被仆散安贞彻底击垮之前,杨铁心已经觉得与这夫妇二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穆念慈听说了李全部被击垮,想去接应养父的时候,杨铁心已经“挂印封金”,将红袄军授予他的大印往分给他的房屋里挂,单枪匹马南下寻女儿来了。
父女俩于途相遇,自叙际遇,心悲喜难辨。杨铁心才因身在义军里得朝廷授职将案底揭过,便因义军变叛逆来了个新的案底,自己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放眼望去,不知路在何方。穆念慈这个时候反倒坚定起来,看义父意志消沉,恐他时想不开,便说了武穆遗书之事,劝他以大局为重,且留有用之身。
杨铁心却又有些疑心完颜康:“他向不喜欢大宋,会这般好心吗?”穆念慈心里,完颜康与寻常“好人”有些不同,却也不是坏人,然而他的立场与做派又令人费解,时也说不明白,犹豫了下道:“咱们先回牛家村去,郭大哥要不在那里,再去找郭大娘。找到了郭大娘,便找到了他。兵书是真是假,总能看出些门道来。要是真的,总是对大宋有用处的。”
杨铁心想,也是这样道理,父女俩便气往临安而来。将近临安,却听说金国遣使,临安朝廷如待贵宾,将杨铁心气了个倒仰。红袄军虽然有些做法欠妥,却毕竟是向着朝廷的,朝廷对红袄军不甚热心,对宿仇之国的使者却如此客气!不特派人相迎,还沿途警戒,使百姓出行大为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