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小说网
繁体版

第89章(4/4)

第二卷中)短剧疗缓疽,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也。(出第十卷中)

十四

发背方四十一首

(其乳石发背自有正方在第三十八卷中具述)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由服饵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诸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其临困时,方圆径三四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痛痒有异,即取净土冷水和泥捻作饼子,径一寸半,浓二分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榆荚大,灸二七炷即瘥,至钱许大,日夜灸不住乃瘥,并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常以冷水射之,渍冷石熨之,日夜勿止,待瘥,住手,此病忌面酒肉五辛等,亦有当两肾上发者。

又论曰凡服石人皆须大劳役,四体无得自安,如其不尔,多有发动,亦不得遂便恣意取暖,称适已情,必须违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

又发背方。

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面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即禁房,慎蒜面,不速灸治,即入内杀人,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之皆死。

又方取乱发灰酒服方寸匕。

又方以三年酢滓,微火煎,令调和牛脂封上,日一易。

又方取狗牙灰酢和敷之。

又方取猪羊脂封之,亦疗发乳。

又方以蛇头灰水和敷之。

又方饮铁浆三升,下利为佳。

又方以鹿角灰酢和涂之。古今录验同又方烧古 末之如粉,鸡子白和敷上,日三,即瘥止。

又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毒肿方。

栝蒌 榆皮 胡燕窠 鼢鼠土女人月水布洗取汁上五味并须等分,以月水汁和如泥,封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已觉即封,从一日至五日,令瘥。(翼同)又疗痈疽溃漏发背,及小小瘰 ,李根散方。

李根 半夏(洗) 栝蒌(各一升) 甘草(二两炙) 葛根(三两) 桂心(四两) 当归(二两) 通草(一两) 芎 (一两半) 白蔹(一两) 桔梗(二两) 浓朴(炙) 黄芩(各一两)芍药(四两) 附子(一两炮)上十五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疮大困者,夜再服,有患发背骨出,身有三十余痈疖,服此瘥。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范汪同)又治诸虚不足,发背痈疽经年,瘥后复发,或由大风聚结毒瓦斯,在内闭塞,夏月已来,出攻于背,久不疗,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大内塞排脓散方。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干姜(各六分) 当归(四分) 附子(二分炮) 肉苁蓉(八分)石斛(五分) 菟丝子(三分酒渍) 巴戟天(八分) 瞿麦(三分一云地麦地肤地肤子也)远志(八分去心) 人参(五分) 甘草(五分炙) 麦门冬(八分去心) 石苇(四分) 芎(四分) 芍药(五分) 干地黄(八分) 桂心(五分)上二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两匕,长服终身不发痈疖。忌同前。

又内补散,疗痈疮发背方。

蜀升麻 黄芩 人参(各二分) 干姜 白蔹 桂心 甘草(炙) 附子(炮) 防风(各一两) 芎 (一两) 赤小豆上十一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一云蜀椒非)又内补散,主痈疽发背,已溃排脓生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