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4)
状如许膏药。无者杂油亦得。须待三两日。又如前报针。更经一两日。当脓水自出。若不出。复如前针。候脓溃尽。结便自散。俗法多用刀子头割者。谓之割无辜。比来参详。殊不如针之以绝根本。恐患者不悉。故复重说之。(并出第七卷中)
除骨热方四首
范汪疗骨热。狸骨丸方。
狸骨 连翘(各五分) 土瓜 山茱萸 玄参 胡燕屎 黄芩 丹砂 马目毒公 鸢尾(各二分) 黄连 芍药 雄黄 青葙子 龙胆 栝蒌(各三分)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知为度。禁食生鱼菜猪肉黄黍米生血物。(古今录验同)古今录验除热三黄丸。疗骨热。身多疮瘰 痈肿者方。
大黄 黄芩 黄连 当归 茯苓 桂心 干姜 芍药(各二分) 栀子(一十四枚掰) 柴胡(三分)上十味捣筛。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三丸。不知。增至十丸。欲取微利。以意增之。久服益良。忌生葱醋物猪肉冷水。
又方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一两) 芒硝(二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一服五丸。渐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并出第四卷中)
盗汗方七首
病源。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皆为盗汗脉也。(出第三卷中)崔氏疗盗汗。夜睡中即汗。汗不休。必得风方。
麻黄根(细切) 小麦(各二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小麦得九升。纳麻黄根煮之。得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常夜服之。不过两剂即止。
又方甘皮 姜(各一两) 杏仁(三两去尖皮熬) 当归(四两)上四味捣合。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渐渐增之。
又方取死人席绿烧作灰。淋汁热洗。从头至足愈。
又止汗粉方。(朱规选)麻黄根 牡蛎粉 败扇灰 栝蒌(各三两) 白术(二两) 米粉(三升)上六味捣诸药下筛为散。和粉搅令调。以生绢袋盛。用粉身体。日三两度。忌桃李雀肉。
仍灸大椎五六百炷。日灸二七五七任意。不能日别灸亦得。汗即渐止。(并出第三卷中)延年主盗汗。夜卧床席。衣被并湿方。
麻黄根 牡蛎(碎之绵裹各三两) 黄 人参(各二两)枸杞根白皮 龙骨(打碎各四两) 大枣(七枚擘)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六服。如人行**里久。中间任食。
一日令尽。禁蒜热面等物。
又疗夜卧盗汗方左顾牡蛎 黄 (各三两) 麻黄根(五两) 杜仲(二两)上四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用败蒲扇煮取汁。下药禁蒜面。(并出第一卷中)古今录验疗盗汗。麻黄散方。
麻黄根(三分) 故扇(烧屑一分)上二味捣下筛。以乳服三分。仍日三。大人方寸匕。日三。不知。益之。又以干姜三分。粉三分捣合。以粉粉之。大善。(出第十卷中)
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
(灸法附)病源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而人中少死病。不从卿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也。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其人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若唇赤流汗者可疗疗。五六日而死。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连两目连额。色微有青。唇青面黄者可疗。
急灸肝俞百壮。若大青黑面。一黄一白。是肝已伤。不可复疗。数日而死。脾中风。踞而腹满。通身黄。吐咸汁出者可疗。急灸脾俞百壮。若手足青者。不可复疗。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