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4)
桑耳(二两) 巴豆(一两去皮)上二味捣,和以枣膏,丸如麻子,先食服一丸,不下服,二丸,病下即止。忌野猪肉芦笋。
又主留饮宿食,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熬) 大黄 甘遂 黄连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 甘草(炙) 附子(炮令各一两) 巴豆(五十枚去皮心)上九味捣筛,杏仁巴豆别捣如膏,合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芦笋等。
又顺流紫丸,疗百病留饮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烦疼,男子五劳七伤,妇人产有余疾等方。
当归 代赭(各一分) 茯苓 乌贼鱼骨 桂心(各三分) 肉苁蓉(二分) 藜芦(五分小熬)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上八味捣筛,白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一丸,日再,不知增之,欲下倍服之,别捣巴豆令如膏。忌生葱狸肉酢物野猪肉芦笋。(并出第十六卷中)千金疗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当归汤方。
当归 人参 桂心 甘草(炙) 芒硝 芍药(各二两) 大黄(四两) 生姜 黄芩 泽泻(各三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空心食后服。忌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八卷中)集验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下梧子大三十丸,煎服亦得。(出第五卷中)
痰饮方二首
病源痰 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之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则谓之痰 。(出第二十卷中)延年疗左肋下停痰 饮结在两胁,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便或涩或利,或赤或黄,腹中有时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旋复花丸方。
旋复花(五分) 大黄(七分蒸) 茯苓(三分) 泽泻(四分) 人参 桂心 皂荚(去皮子炙) 附子(炮去皮各二分) 芍药(四两) 蜀椒(三分去目汗) 干地黄(四两) 防葵(取水中浮者) 干姜 枳上十六味捣筛为末,纳杏仁葶苈脂中碎研调筛,度蜜和为丸,每食后少时,白饮服三丸如梧子。日二服,稍增,以微利为度,禁食猪肉鱼面蒜生葱酢,今既在肋下,有 气水饮结聚不散,数发则闷刺心痛,又未鲁服如此破 饮药,虽服补药,癖气不除,终是不损,恐久积聚更急,饮食减少,此方正与癖气相当,更有三两种毒药,今商量除讫,其方内有附子,及别本续命丸有乌头,此并破癖疾,不得不用,复听临时不如服乌头,丸癖气得减,亦未必须服旋复花丸。忌酢物生葱猪肉芜荑。(出第十六卷中)集验疗痰 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 柴胡 赤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 枳实(炙) 生姜 白术(各六分) 槟榔(七个)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纳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五卷中)
饮方二首
病源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出第二十卷中)深师附子汤,疗气分心下坚,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此汤主之方。
桂心(三两) 生姜(三两)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二两) 细辛(三两) 大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切,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乃下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当汁出如虫行皮中,即愈,神验。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等。(仲景伤寒论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并出第二十二卷中)备急疗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