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4)
当归 茯苓 桔梗 橘皮 高良姜 槟榔(各八分) 生姜(八分)上七味,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讫,利三两行,宜停后服。忌猪肉、酢物、生冷、油腻、鱼、蒜、粘食、小豆。(并出第十五卷中)《肘后》疗心腹俱胀痛烦满,短气欲死,或已绝方。
栀子(十四枚) 豉(七合)上二味,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去滓,纳栀子,更煎取八合,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尽服之。(《备急》、文仲同)又方乌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纳青大钱二七文,煮取一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分再服,当下愈。(文仲同)又方茱萸(二两) 生姜(四两切) 豉(三合)上三味,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即瘥。
又疗心腹相连常胀痛。野狼毒丸方。
野狼毒(二两炙) 附子(半两炮)上二味捣筛,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自一至三,以为常服,即瘥。忌猪肉、冷水。
又方吴茱萸(一合) 干姜(四分) 附子(二分炮) 细辛(二分) 人参(二分)上五味,捣末,蜜和丸如梧子。服五丸,酒饮并得,日三。忌猪肉、生菜等。(并出第一卷中)《深师》疗久寒冷,胸膈满,心腹绞痛,不能食,忽气吸吸不足。前胡汤方。
前胡(一两) 羊脂(二两) 大枣(二十枚) 当归(一两) 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芍药(六分) 桂心(一两) 半夏(二两) 干姜(一两) 麦门冬(六分去心) 吴茱萸(三百粒)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进一服。忌酢物、生葱、羊肉、饧、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六卷中)《短剧》当归汤 疗心腹绞痛,诸虚冷气满方。
当归(三两) 干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二两) 浓朴(三两炙) 黄(二两)蜀椒(一两汗) 半夏(三两洗) 肉桂(三两) 人参(三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强人可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炮。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古今录验》、《千金》同)《古今录验》通命丸疗心腹积聚,寒中绞痛,又心迫满,胁下胀痛方。
大黄 远志(去心) 黄芩 麻黄(去节) 甘草(炙以上各四两) 芒硝(三两)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豉(二合)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别为脂)上九味,捣,合下筛,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三丸,日三。忌野猪肉、芦笋、海藻、菘菜。(出第八卷中)
心腹胀满及鼓胀方一十四首
《病源》心腹胀者,脏虚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阴,脾之经也,脾虚则胀;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脉起于足小指之下,循行上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入肺,其支者从肺出,络于心,脏虚邪气客于二经,与正气相搏,积聚在内,气并于脾,脾虚则胀,故令心腹烦满,气急而胀也。诊其脉,迟而滑者,胀满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伸右胫,屈左膝内压之,五息,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依经为之,引脾中热气出,去心腹中寒热,胸臆中邪气胀满,久行之,无有寒热时节之所中伤,名为真人之方。(出第十六卷中)《广济》疗心腹胀满,脐下块硬如石,疼痛不止。芍药丸方。
芍药 当归 白术 鳖甲(炙各八分) 诃黎勒(十颗去核) 干姜 人参(各六分) 豆蔻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吐不利。忌生菜、热面、葱、苋、桃、李、雀肉、蒜、粘食等物。
又疗鼓胀气急,冲心硬痛。鳖甲丸方。
鳖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