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4)
霍乱病源论三首
病源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痢,心腹并痛者,则吐痢俱发,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痢,虚者但吐痢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饮酒食肉好餐腥脍,生冷过度,或居处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则不磨,不磨则水谷不消化,亦令清浊二气相干,脾胃虚弱,便生吐痢,水谷不消则令心腹胀满,皆成霍乱,霍乱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气虚逆,反吐饮食也,二名霍乱,言其病挥霍之间,便致撩乱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变逆者也,诊其脉来代者霍乱,又脉代而绝者亦霍乱,霍乱脉大可疗,微细不可疗,霍乱吐下,脉微迟,气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疗也,养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出第二十二卷中)千金论曰∶原夫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食饮,非关鬼神,饱食肫脍,复餐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胃中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拥而反戾,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乖隔,变成吐痢,头痛如破,百节如解,遍体诸筋,皆为回转,论证虽小卒病之中,最为可畏,虽临深履危不足以喻之也,养生者宜达其旨趣庶可免于天横者矣。又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则遍体转筋,凡此病定已后,一日不食为佳,仍须三日少少吃粥,三日以后,乃可恣意食息也,七日勿杂食为佳,所以养脾气也。(出第二十卷中)
霍乱吐痢方一十二首
广济疗霍乱吐痢,扁豆汤方。
扁豆叶(一升) 香薷叶(一升) 木瓜(一枚) 干姜(一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并无所忌。
又疗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理中丸方。
人参(八分) 白术(八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六分) 高良姜(八分) 桂心(六分)上六味捣筛蜜丸,空腹以饮下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渐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减之。
忌生冷油腻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疗霍乱,冷热不调,吐痢高良姜汤方。
高良姜(五两) 木瓜(一枚) 杜梨枝叶(三两)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绞去滓,空腹温三服,服别如人行六七里,无所忌。
(并出第四卷中)短剧霍乱吐痢,心烦乱发汤主之方。
乱发(一握烧焦) 人参(一两) 吴茱萸(一升) 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绞去滓,温服五合。忌海藻菘菜。
又疗霍乱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顺汤不解者,以竹叶汤方。
竹叶(一虎口) 小麦(一升) 生姜(十两) 甘草(一两炙) 人参(一两) 附子(一两炮)肉桂(二两) 当归(二两) 芍药(一两) 白术(三两) 橘皮(二两)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麦竹叶,取八升汁,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痢后腹满,加浓朴二两炙,上气加吴茱萸半升瘥,理中四顺则大热,热毒霍乱,宜竹叶汤。忌生葱海藻菘菜猪肉桃李雀肉等。(千金古今录验并同)又霍乱吐痢而汗出,小便复利,或下利清谷,里外无热,脉微欲绝,或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加猪胆汤主之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半两炮) 附子(一枚生) 猪胆汁(半合)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四合,温分再服,无猪胆,以羊胆代之,强人可与大附子一枚,干姜加至三两,若吐之后,吸吸少气者,及下而腹满者,加人参一两,诸药皆减为一两,如证者,亦宜与理厥人参汤佳。忌海藻又四顺汤,与前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