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4)
又方熨其两胁下,取炷中墨如弹丸大,浆和饮之,更以管吹耳中,令三四人更互吹之。
又方以小管吹鼻孔,梁上尘如豆大着中吹之,令入。
又方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趾甲下肉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趾甲上各三分,大趾之肉去端韭叶许,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
又方灸膻中季肋间二七壮也。(肘后惟云灸膻中集验同并出第一卷中)千金论曰,风寒之气客于脏间,滞而不能发,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声,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凡尸厥如死,脉动如故,此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疗方。
灸百会百壮,针入三分补之。
又方针足中趾头,去甲如韭叶,并刺足大趾甲下内侧,去甲三分。
崔氏论曰,凡尸厥为病,脉动而形,无所知,阳脉下坠,阴脉上争,营卫不通,其状如死,而犹微有息,其息不常,人乃不知,欲殡殓者,疗之方。
急可以芦管吹其两耳,极尽以气吹之,立起,若人气极,可易人吹之。(出第四卷中)
十八
中蛊毒方二十一首
病源凡蛊毒有数种,皆是变惑之气,人有故造作之多取蛊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患祸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而畜事之,又有飞蛊,去来无由,渐状如鬼气者,得之猝重,凡中蛊病多趋于内热经手色或胀其颜与内若非新生着霜得水熨针石以两云,又勿令有声,令入多出少,以微为故存视五脏,各如其形色,又存胃中,令鲜明洁白,如素为之,倦极汗出乃止,以粉粉身,摩捋形体,汗不出而倦者,亦可止,明日复为之,又当存作大雷电光,走入腹中,为之不止,病自除。(出第二十五卷中)千金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吐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见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如此种种状貌,说不可尽,亦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神丹诸有灸又论曰∶世有拙医,见患蛊胀者,偏腹肿满,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涩,以水病疗之,近服水药,经五十余日,望渐痊愈,日复增加,奄致殂殒,如此者不一,学人当细寻方意,消息用广济疗蛊毒方,服此升麻散,三四日后,即服前光砂丸方。
升麻 桔梗 栝蒌(各五两)上三味捣为散,以熟汤洗所患人阴中,再以浓汁服方寸匕,日二服,渐加至二匕,内消。忌粘食,猪肉。(出第四卷中)肘后疗中蛊毒诸方,人有养畜蛊毒以病患,凡诊法,中蛊状,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不即疗之,食人五脏,尽即死矣,欲知是蛊与非,当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又欲知蛊主姓名方取鼓皮一片,烧灰末以饮服,病患须臾自当呼蛊主姓名,可语令知,便即去,病愈矣,亦有以蛇涎合作蛊毒,着饮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种积年乃死,疗之各自有药,江南山间人,不可不信之。
又方以 荷密着病患卧席上,亦能令呼蛊主姓名也。(文仲备急千金并翼同出第三卷中)短剧疗蛊方。
鼓皮(广五寸长一尺) 蔷薇根(五寸如足 趾大细切本方云莨菪根)上二味,以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当下蛊即愈。(千金古今录验同千金治蛊吐下血)又方土瓜根大如拇指,长三寸切,以酒半升渍一宿,一服当吐下。(古今录验同)又方皂荚三挺,长一尺者,炙去皮子,美酒一升渍一宿,去滓顿服。(古今录验范汪同肘后云以酒五升分三服)又方取荠 根捣为末,以饮服方寸匕。(古今录验同)千金犀角丸,疗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方。
犀角(末) 羚羊角(末) 鬼臼 桂心(各量四钱匕) 天雄(炮) 莽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