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袁家的高楼 少年的紫衣(1/3)
袁家,祖上是一名小小的染坊伙计,因为人实诚,被坊主看中并将女儿下嫁。
婚后,袁家祖上更是一门心思放在染坊上,再有贤妻辅佐,十年时间便将原先的小小染坊,变成了庐城数一数二的大染坊,同时开设了一间布庄。
晚年,袁家那位祖上稳中求变,将布庄改为绸缎庄,广招裁缝匠,开始为人量体裁衣。记得当时绸缎庄最出名的裁缝匠有九位,制衣水平都堪称大师级别,庐城权贵们纷至沓来,不惜重金求衣,绸缎庄也因此得名“九把剪”。
而在短短三年间里,因为人们的盲目跟风,袁家这九位裁缝匠被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也因此越发倨傲,非但收取佣金与日俱增,而且开始享受于众人的阿谀奉承,但却疏于本身技艺的增进和服装款式的突破。
就这样,袁家虽然赚的钱越来越多,可口碑却因此每况日下。
一日,袁家那位祖上为了打破现有局面,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让九位裁缝匠做一个比试,并排出一个名次。
当人们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都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大多数人更觉得这场比试最终比不起来,或者肯定有人会不参与。
不过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九位裁缝匠一听说要他们要相互比试,并且排出个优劣高低,九人毫不犹豫,纷纷答应了下来。
原来九位裁缝匠早就相互瞧不上眼,只是碍于面子才掩饰的极好,而这点外人兴许看不出来,可作为绸缎庄主人的袁家那位祖上,怎会毫无所觉?
因此袁家那位祖上便利用九位裁缝匠相互不服气的心理,顺利促成了这场为后世纷纷效仿的技艺大比拼。
经过几日准备,一场轰动全城的裁缝技艺大赛正式拉开序幕,以“九把剪”绸缎庄九位大师级裁缝匠为主,另有全城二十一位名声或大或小的裁缝匠参与其中。
前者想着借此更上一层楼,甚至一举摘得“匠首”,后者想着借此营造名声,以便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比赛当日,一个宽大的高台上,三十位裁缝匠依次排开,神情肃穆,在他们每人身旁各有两名助手,身前一张宽大木桌上,放有量体裁衣的工具和大量针线、绫罗绸等。
除此以外,高台上还站着三十位身段玲珑,容貌娇媚的妙龄少女,是用来给三十位裁缝匠量体制衣的人模。
高台下,十余张宽大座椅上,坐着庐城十余位最顶尖的权贵人物,他们是这场比试的裁判,决定着台上三十位裁缝匠的命运。谁将独领**摘得匠首头衔,谁会异军突起博得众人欣赏,谁又会因此一败涂地跌入尘埃,不日便能见分晓。
而在十余位权贵人物身后,全城有头有脸的人悉数在此。
再之后,人头攒动,是多如牛毛的围观百姓。
“锵!”
随着一声震天般锣响,比赛正式开始。
直至黄昏时分,一场激动人心而又赏心悦目的比赛,终于来到了最关键时刻。
只见三十位妙龄少女换上了三十位裁缝匠精心设计的衣裳,依次站在台前摆出各种姿势,供台下众人观赏点评。
最终,比赛结果的出炉,再一次出乎所有人预料,赛前被看好的几位大师都遗憾败北,
第一名被“九把剪”绸缎庄九位大师级裁缝匠里最不被看好的一位夺得,获封号“匠首”称号,意味庐城裁缝匠第一人。
那人也被袁家祖上当场赐名“袁九”,获赠“金剪”九把。
“匠首”和“袁九”之名,不日便在庐城家喻户晓。
而袁家其他八位裁缝匠,竟有五人未进前十,着实让人唏嘘不已,当然更少不了来自对手的嘲笑与奚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