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当,上面难做,下面也难做,可这一点消息也没有,就这么当着会议室里那么多人,就被踢了下来,罗建新的脸上,难免挂不住。此刻,他也没注意到杜省长在看他,直到杜省长说话了,才回过神。 杜省长说:“建新同志这段时间也辛苦了。这宁州市相比于其他地市,情况要复杂一点。建新同志是以前就是在宁州市上来的,工作开展可能不太放得开,所以组织上就派了高成汉同志来辅助你,你觉得如何?” 杜省长的这话,无疑已经是给了罗建新很大的台阶下。罗建新要还是回不过神来,那他这副市长也是白当了。当即,他脸上就挤出了一丝笑,虽然很难看,对着杜省长说:“组织上考虑周到,宁州市关系复杂,我确实有些放不开。高成汉同志来了正好。”说完,又转向高成汉,僵硬地笑了笑,说:“那今后,就辛苦高市长了。” 高成汉点头微笑:“罗市长客气了。” 关于人员问题方面,到此告一段落。会议的正题开始。周云龙组织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想展开一次针对宁州市区水域的治水行动。宁州市是江中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正因为发展快,所以在水域的污染问题上,也甚是严重。更因为发展快,境内工业发达,人际关系也很是错综复杂,所以这治水行动开展起来,可谓是江中省第一难城市。治水行动开始到目前为止,例如永州市和镜州市,成效很是明显,其余的一些地市,虽然没有永州市这么立竿见影,但也在逐步改善。唯独,宁州市,尤其是松塘江流域,改变甚小。周云龙可是在张省长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如果宁州市这个省会城市搞不好,那他可没办法交差。 所以,周云龙才想到了要把高成汉调来宁州市。这一点是梁健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周云龙跟张省长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他本以为可能性会很小,但没想到竟然批了下来。看来,张省长也是很关心宁州市的治水行动。就是不知这背后,又发生了些什么。 至于梁健,却是张省长提出要让他参与到治水行动中来的。梁健和高成汉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如此,对高成汉在宁州市开展治水行动,应该也会有所帮助。 会议上,周云龙先是让几个相关省厅还有宁州市副市长罗建新陈述了一下,目前宁州市的状况。高成汉听得很认真,梁健也听得很认真。 他们都说完之后,周云龙先是问高成汉有什么想法。高成汉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大约有十秒钟左右,才回答道:“宁州市的状况比永州市复杂很多。宁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企业集中,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如此,必然在手段上不能太激进,否则可能会令治水行动陷入困局。我觉得,对于这样的状况,最好是能先说动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令其整改。有了个开始之后,再慢慢推进,阻力就会小很多,步伐也能够慢慢加快。” 高成汉的办法,其实说白一点,就是杀鸡儆猴。周云龙听后,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不知是在想高成汉的这个建议是否可行,还是在想到底哪个企业比较适合当这第一只鸡。这时,杜省长忽然发话:“那成汉同志觉得,哪个企业比较合适?” 高成汉想了下,说:“目前我对宁州市具体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我需要研究一下,才能给杜省长一个答案。” 高成汉的回答,很是负责。确实,他并不是宁州市的本土官员,对宁州市并不了解。若是随口给出一个企业名称,无疑是不负责任的。 杜省长点了点头,忽然将目光转到了梁健身上,问:“那梁健同志觉得,哪个企业比较合适呢?” 本来这个问题是问不到梁健的。但梁健一个妇联副主席坐在这里,无疑是比较突出的。既然杜省长问到梁健了,梁健不能不回答。但对于宁州市的状况,他也并不是十分了解,贸然给出答案无疑是不智的。宁州市的那些大企业,多多少少都和政府里的人有些关系,梁健随口说出一个名字,说不定就会得罪不少人。但,若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